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58章 人口稀少(1 / 2)

58章 人口稀少

五月(农历的)的太阳,炙热的焦烤着华夏大地。夏天到临,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开始燥热起来

按理说这也是夏麦收割的农忙时节,往些年间那也是热闹和繁忙的时候。特别是这人口众多的颍川郡。可惜今年天下大乱了,发生了规模浩大的黄巾起义!而这颍川郡大部已经被这黄巾军给占领了。老实本分的农民,机灵一点的都举家搬迁去到别县逃难了,而那无依无靠的或是投降参加了黄巾,或是在家继续过着苦日子熬着!

总之,这黄巾起义没有改变汉朝的任何恶劣的生存环境,反而是让这日子更苦了!虽说这黄巾军不会欺负老百姓,但是这打起仗来,谁还顾得了谁啊!死人和家破人亡一直是这时代的主旋律

此时阳翟城被黄巾渠帅黄邵给重新正顿了一番。还别说,这黄邵确实是比那原渠帅波才(就是文章刚开始,游志冒充的那位渠帅)厉害多了!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这阳翟由原来长社败退回来的一万多人马,又迅速壮大到五万多人马。虽然这里面有一多半是非战斗家属人员,但是就算如此,真要算下来这能战之兵也绝不会少于一万人以下!

题外话:大家肯定会觉得奇怪,怎么才这么点人打仗啊?不是在三国动不动就十几万,百十万人来打仗吗?就算随便一个偏将那也应该要带上个几万人出去厮杀。

来,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。

据《后汉书郡国志》所载“永和五年”(公元140年),全国有户9336665万,一户平均算四五口人,那也就是五千来万人!到这灵帝时期,由于天灾战祸,加上瘟疫横行!人口数量估计对半减吧,就算他有两千来万人口!而到三国时期户籍统计是魏的人口总数是443万,蜀94万,吴230万(三国时期总人口数约767万)。

再让我们看看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的部队人数,“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”。

1官渡之战:袁绍、曹操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(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,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)。

2赤壁之战: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:“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,不复料其虚实,便开此议,甚无谓也。今以实校之: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,且已久疲;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,尚怀狐疑。”—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,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。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(这是曹操全部的兵力)。所以曹操在赤壁前线部队应该是十万上下!加上要镇守城关要隘,所以能战之兵估计五万左右(外号称八十万啊!)

历史记载: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。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,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,一时很难抽调,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,也需要1万多部队。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,位于周瑜的后方(柴桑)。

而刘备向夏口撤退时在当阳被曹军击溃,估计损失了数千人,因此在战役开始时,刘氏军队仅有15万人左右(位于夏口一带,据说刘备还没有参加直接战斗,只是负责把风和助威)。

所以赤壁之战,实际兵力对比也就是5万(曹操)对45万(孙刘联军)。真打的估计是5万(曹操)vs3万(孙权)。

3夷陵之战:蜀国刘备投入兵力5万,孙权投入兵力5万。

所以这时打仗大概都是几千人到万把个人的数量才是合理的。大家不要被小说和电视给误会了!

这下面还有网上高人的记录,可以参考一下(觉得特别牛,所以百度复制下来部分,几经转手之后,也不知道原作者是谁)。

194年8月,曹操自徐州回军救兖州,败于吕布军,部队损失很大,仅有不到1万人(见《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三》“冬十月,操至东阿……程昱曰:今兖州虽残,尚有三城,能战之士,不下万人”)。

200年官渡战役时,曹军全部总兵力为65万人左右。

官渡战役之后,曹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?估计75万人左右。战前为65万,战役中投降过来12万,战役本身损失数千。注意:后来俘虏的78万人根据历史记载被曹操全部坑杀了。不能计算在内。

在以后灭袁的其它各次战役中,还有一些袁军将领率部队投降过来:

203年4月,袁谭部将吕旷、吕详率部投降;兵力5千人左右;

204年7月,袁尚部将马延、张凯率部投降,兵力5千人左右;

204年9月,攻占邺城,东门校尉审荣率部投降,兵力1千人,另俘获一些;

206年1月,袁熙部将焦触、张南率部以幽州归降,兵力25万人。

还有黑山10万部众的投降,估计也能精选出1万以上的人马。这样在打平北方四州后,曹军已经肯定有12万人左右了。加上曹军本身的补充、发展,估计在北方平定后的208年春天,总兵力为1516万人(其中亲信率领的精锐78万),不会更多了。

曹操历来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,在统兵将领的运用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的部队一直并不是很多人的缘故。另外,曹操在开始创业时期,曾经三次吃过部队人虽多但不精锐的亏:一次在讨伐董卓时,曹操率领数千新征集的部队单独与董卓部将徐荣军交战,结果曹军经不住正规军的攻击而溃散,曹操自己也差一点牺牲(幸被曹洪所救,留下了“天下可无洪,不可无君”的故事);二次在由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时,3万由黄巾军改编的青州兵被吕布的1万骑兵一冲即溃,自己也负伤险些光荣了;第三次在讨伐张绣时,上次战役余下的青州兵又被张绣的偷袭打得溃不成军,不仅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猛将典韦战死,自己又差一点完蛋。此后,曹操就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。即使遇到象主将阵亡的情况,部队也不会溃散。例如:

官渡战役——曹操亲率5千精兵深入袁绍后方一举击败其大将淳于琼的1万多守军和增援军的前后夹击,烧毁了袁军屯于乌巢的全部粮草;

进攻关中——面对号称当时最凶悍的西凉长矛兵,曹军没有一次被其冲乱过;

汉中防御——面对主将夏侯渊遇伏阵亡,部队很快又聚集起来,在其它将领指挥下顽强顶住了刘备的进攻,直到曹操大军赶到。

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战役中,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,这主要是因为:第一,曹操自己没有水军,不得不用。第二,曹操为了尽快消灭刘备,来不及整编和训练这支水军。第三,曹操是准备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刘备的,而刘备的水军比较弱小。曹操也知道这支水军不是周瑜水军的对手,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军,曹操就避而不战。但是,曹操还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锐的大亏。就是这支水军导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败。

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:整个战役应称为“荆州战役”比较合适。因为赤壁(乌林)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。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,到209年11月结束,共历时1年零4个月。其中的赤壁(乌林)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。

战役进程简介:

第一阶段:前哨战。208年7月,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。9月,曹军到新野。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,曹军继续推进。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,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;曹军进至襄阳,发现刘备已撤走,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,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。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,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、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。损失兵力数千人(注:刘备共有1万军队,估计水军占了50。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,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,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。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)。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,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。曹军占领了江陵。

第二阶段:孙刘联合。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,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,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。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。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。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: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,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,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。诸葛亮建议道:“事急矣,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”。经过诸葛亮、鲁肃、周瑜等人的努力,挫败了投降派,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。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。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,应先将荆州稳定,再加强水军,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。曹操未采纳。

第三阶段:交战。曹操的计划是,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(夏口到樊口一带),先消灭刘备,再视情况进攻孙权。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,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。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、程普为正、副都督,领兵逆江而上,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。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。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。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: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,而关羽、刘琦的部队部署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。

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(沿长江两岸,水军居中),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,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。208年10月,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。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,发生小规模交战。曹军被击败,撤退到江北。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。曹军发生瘟疫,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,战斗力大减。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,准备休整部队,开春再战。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,曹军均不应战。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,制订了火攻的计划。208年11月13日,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,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。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。周瑜军趁曹军混乱,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。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,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,由于天降大雨、道路泥泞,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。这时,张辽、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,这才逃回了江陵。曹操逃回后,留下曹仁、徐晃防守江陵,乐进防守襄阳,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。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,在巴丘一带,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,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。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,与曹军隔江对峙。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。刘备军在江夏一带,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,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,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。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,南下占领了武陵、长沙、桂阳和零陵郡。一年后,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,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,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,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。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。

三赤壁(乌林)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

赤壁之战真正的作战地点为长江北岸的乌林,南岸的赤壁只是一开始遭遇战的地点。因此称乌林之战更确切。但为与通常的说法一致,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战。在本次战役里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,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呢?请看以下分析:

周瑜军:3万,估计其中精锐水军占50左右。主要将领如下:

左都督:周瑜,右都督:程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