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2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贤妃,你可知本宫与陛下为何会来?”

  裴娇连连摇头:“臣妾,臣妾不知。”

  她腹中胎儿有异常这件事,除了她身边的贴身宫婢和吴太医之外,只有唐碧茹一人。

  “安定候世子昨日已入宫请罪。”

  裴娇震惊,竟然是安定候世子……那唐碧茹定然已经……

  彻底断了裴娇的念想之后,她开始疯狂磕头请罪:

  “陛下,臣妾也是受了唐碧茹的蒙骗,她拿我父兄威胁我,逼着我翻下这滔天大罪。都是她,都是她逼臣妾的。请陛下看在臣妾尽心伺候的份上,绕过臣妾吧。”

  德明帝总算亲耳听到她承认,深深一叹。

  “你从前只是在我宫中为针线女官,为何突然调去御前?”皇后如是问。

  裴娇知道再不交代便无活路,哪敢隐瞒:

  “回皇后娘娘,也是唐碧茹找到了臣妾,她说能让臣妾到御前伺候,她要臣妾在陛下面前有意无意的提起对娘娘的忠心,陛下为着娘娘也会对我高看一眼,臣妾……不是,奴婢知罪,请娘娘救我。”

  德明帝这才明白其中套路。

  当时袁家遭难,他虽保下德妃,却无法让她继续为妃,只能幽禁冷宫,他对德妃心怀愧疚,而此时恰逢一个德妃从前身边伺候的宫婢出现,有意无意的在德明帝面前提起德妃如何贤良,如何待人宽容……

  正如唐碧茹猜测的那般,德明帝果然记下了这小宫婢,有一日见她被人欺负,便将之调到御前,偶尔宠幸了一回,竟不想这些都是别人的圈套。

  不想再理会这等勾心斗角的事,德明帝既知晓前因后果,剩下的便交给皇后处理。

  德明帝离开之后,皇后便叫人将裴娇和太医、宫婢一同押去掖庭受审。

  其实这件事,皇后早在七天前就知道了。

  辰王妃连夜入宫告知了她这个消息,皇后怕打草惊蛇,一直派人暗暗监视着裴娇的举动,不敢掉以轻心。

  毕竟这件事关系到整个安定侯府,如今袁家正逢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,裴家紧紧咬在后面,意图取而代之,甚至把裴娇推上了四妃之位,争权之心,路人皆知。

  若是裴娇这件事处理好了,对裴家而言就是致命一击。

  可是,让皇后没想到的是,裴娇之事还未东窗事发,那边裴景就主动入宫向陛下坦白了此事,陛下震怒,派她调查,皇后只得顺水推舟将所查之事禀告陛下知晓。

  得知裴娇身边的贴身宫婢今日和吴太医私下接触,拿了落胎药,皇后便知她打什么主意,赶忙回禀陛下来抓她个现行。

  陛下把这件事交给皇后处理,那就说明他不愿在此事上多做文章了。

  虽然没能彻底解决裴家,但这件事之后,裴家的灭顶之灾算是躲了过去,但从今往后也没了筹码再跟袁家一争上下。

  所以对皇后来说,并非毫无所获。

  也多亏了辰王妃提前告知,皇后才能利用这几天把事情查清,否则若陛下问询之时,她这个皇后一无所知,在陛下面前倒显得无能了。

  **

  唐安芙看着门房送到她手中的这封信,陷入了思考。

  给她信的人,是唐碧茹。

  “什么时候送来的?”唐安芙问门房。

  门房回:“就刚才,小的还未转交王总管手中,见王妃出来,便直接交给您了。”

  唐安芙看着这封信,写好之后装进信封大约有些时候了,给什么东西压的平平的,信封上‘阿芙亲启’四个字,唐安芙怎么看怎么讽刺。

  这封信显然是唐碧茹很久之前写好了,却没有立刻让人给唐安芙送来,而是等到这时,才叫人匆匆送到唐安芙的手里。

  什么意图,一想便知。

  前儿唐安芙让风铃去调查了左立春,得知唐碧茹这一年多来,背着裴景所做的事情。

  由衷的感慨这个女人既蠢又坏。

  她以为自己和左立春重新搞到一起,借着左立春的医术在背地里搅风搅雨很痛快,殊不知,旁人不是傻子。

  若她不是急于接手安定侯府的中馈,这么急着对安定候夫人下手,说不定一切后果还能晚几年到来,可她沉不住气,见裴娇成功晋升妃位后,连巩固都等不及,就把安定候夫人给害死了。

  殊不知,这个世上不仅仅只有她一个人是重生回来的。

  唐安芙这边就不说了,因为她比他们晚了半年多,他们不知道唐安芙回来了。

  可裴景是和她一起回来的,两人互相知道底细。

  裴景再怎么混账也该记得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时候死的,怎么死的。

  好端端的,一句‘心疾’就宣告病死,他怎么可能不怀疑。

  只要他开始怀疑,那么查到左立春身上就是早晚的事情。那她背后干的那些事情,自然就兜不住了。

  如今送到唐安芙手中这封信的内容,不用看唐安芙都能知道。

  无非就是在信里跟唐安芙说上一世的事情,引起唐安芙的兴趣,然后插手她和裴景的事,那么她就有可能获得一线生机。

  唐碧茹这个女人总是这样,喜欢耍手段,耍的还是那种动辄见血要人命的手段,她以为心狠手辣就是手段,殊不知,那只是恶毒。

  ‘唰’一声,唐安芙将信撕成两半,四半,八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