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7节(1 / 2)





  寿康宫。

  新帝登基后,太后就移居到了这里。

  “阿业啊,就是太温和了。”太后轻声说。

  “到底都是他的亲子,他也是心疼。随他们去吧。陛下心中有数。”皇后温柔的说,她是个真正温柔和善的女人,但也不缺手腕。只看如今后宫的安宁就能看出一二了。

  心疼什么呢,自然是因为那些皇子无缘皇位。所以就在这方面补偿,随便他们在京都折腾了。估计等成了婚,就会和那几位王爷一样,一个个都被帝王闲置在家,不闻不问了。

  陶琼琇坐在下手,听着上面太后和皇后的对话,跟着补充。

  可惜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知之明。帝后这样让步,只会养大那些皇子的心,让他们生出更大的野望。

  到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?原文中英年早逝的太子就是说明。

  第38章

  原文中, 太子的死可以说是几个皇子都不清白,每个人都插了一手。

  不过,最后在重生女主的未卜先知下, 全都推给了二皇子,让他当了挡箭牌。又把三皇子洗的清清白白, 得了帝后的信任, 让他胜了那些兄弟一筹。在皇后悲伤过度去世, 皇帝紧随其后跟着去了后。成了下一任帝王。

  太子陈重熙。

  他有着与茂和帝一般无二的胸怀宽广,却比他杀伐果断的多。明正典刑, 甚少为了人情和利益让步,从来都是追究到底。想来正是如此,才会让习惯了茂和帝这般温和的王公贵族们,漠视了他的早逝。

  因为他们不想要这样一个帝王。

  他的死,从不是一人之故。

  心里想着这些, 陶琼琇却没有说出口。

  说到底, 这终究是皇家的家务事, 她在这儿贸然插嘴,算什么呢。别皇帝不当回事, 反而还被那些皇子们记恨上。

  不过——

  陈重熙若死,就太可惜了。诸皇子中,就他和男神的关系最好。再加上他的人品性格也不错,不是个容不下人的。既然如此……

  陶琼琇若有所思,决定插上一手,努力保住他的性命。

  “人心不足,不妥。你们这样, 只怕会养虎为患。”上首,太后继续说。

  皇后微笑, 只说,“这些事,皆由陛下做主。不过二皇子他们心性不错,想来不会让陛下失望。”

  说起来,她自然也不放心那些庶子。可说到底,做主的是当今的茂和帝。她纵使有再多的意见,也不能宣之于口。免得让茂和帝以为她不能容人,那岂不更糟。

  可偏偏,茂和帝一腔慈父心肠,真是……

  难以言说。

  太后也是知道这个理的,不赞同的摇头,说,“他就是没吃过那些弟弟们的苦,这才如此心慈手软。”

  先帝手段酷烈,为了不产生嫡庶之乱,一开始就没给过那些庶子们丝毫希望。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,都把他们压制的死死的。当今——

  皇后没有说话,只温柔的给太后倒了盏茶递过去。

  这话,太后说的,她却说不得。

  太后接过茶,轻抿一口,看一眼安静的皇后,又说,“罢了,稍后我寻他好好说说。”

  “劳烦母后了。”皇后唇角勾起,柔声说。

  陶琼琇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,没有参与进上面两位大佬的谈话,只顾着吃吃喝喝。

  “阿莹,你最近在家可还好?”说完这些,太后转而看向了她,眼中的笑意都真实了不少。

  她刚才那些话也是有意当着陶琼琇的面所说的。为的就是防止那些皇子们见阿莹年幼,哄骗于她。毕竟,她是阿赐的未婚妻。而阿赐,现在掌着边关的兵权。

  心里想着这个,她看着陶琼琇的目光更是满意。她刚才说话时一直注意着陶琼琇的反应。见她安静淡定,毫不惊讶,只有些若有所思。霎时间明白,这些事情纵使她不说,陶琼琇也是知道的。不由为阿赐有这样一个聪慧明事的未婚妻而高兴。

  “好啊,吃喝不愁,哪里会不好呢。”陶琼琇笑的灿烂,一副无忧无虑的模样。

  “好好好,这话说的极是。吃喝不愁,便是人生大幸了。”太后顿时笑开,高兴道。

  皇后也附和着笑了起来,看着陶琼琇的目光十分温和。

  陶琼琇睁眼看去,有些不解。实在不明白自己这话有什么好笑的。

  皇后的眼中满是柔和,世人惯会得陇望蜀。吃喝不愁了,就想着吃更好的,穿更好的。只嫌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够多,不够好。又有几人,能有陶琼琇这样的心境呢。

  虽说安国公府向来娇养她,然而安国公府又岂能比得上皇宫。可她也好,太后也好,都看的明明白白,陶琼琇进宫看到这满目的富贵锦绣时,从未有过丝毫的觊觎。

  这样的品质,着实难得。

  皇后与太后心中同时想到。

  陶琼琇可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,她前世过得不好,孤儿院长大的孩子。有吃有穿就不错了。那时候她也曾羡慕过那些吃穿不愁的孩子,可等她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连吃穿都困难的人的时候。就不曾再那么想了。

  人生长乐,唯知足而已。

  知足二字说来简单,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。

  恰逢一年里的六月,天气又炎热起来。

  今年六月里,倒有一个大日子。武国公老公爷八十大寿。值此良辰,武国公府上下都准备着好好给他庆祝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