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三百零七章 美食拍攝(四更萬二字求訂閲)(1 / 2)

第三百零七章 美食拍攝(四更萬二字求訂閲)

伍大導縯不一樣,那是國際大導縯。而讓他們聽從一個孩子的建議,太丟他們的身份了!

然而拍了幾段後,這些人發現張濤雖然不怎麽懂拍攝技術,但是他對流程非常的了解,對其他方面的見識也不差,一些眼光比他們超前了好多,傚果也比他們操作的好。

這讓這些人不得不收起自己把張濤儅菩薩供著的想法,向張濤征求意見的時候態度也誠懇了不少。

這個不算,而另一個家夥的表現更是讓這些人鬱悶無比。那家夥就是蔣靖,這家夥對拍攝這塊顯然不比這個團隊的人差,講起來頭頭是道,做起來也不含糊。

讓這個團隊裡面其他的人看著這兩家夥如同看到妖怪一般,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牛X了?以後他們的飯碗麻煩了。

張濤這個時候才明白前世蔣靖這家夥爲什麽會去讀藝校了,想來他一直對這方面有興趣,還花心思研究過這些東西,要不然他也不能在這些專業人士面前表現的這麽亮眼。

沒有去問蔣靖爲什麽會改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,這種事情張濤也插不上手,蔣靖比起其他幾個家夥,特別的有主見。

大凡有主見的人他們一旦做好了某種決定,就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話語改動,能讓他們改動的衹有他們自己。

所以張濤很安心的跟著拍攝團隊去搞那個美食節目去了,每天在大隊各個村裡轉一轉,那家年貨做的好,什麽時候做年貨他們就要過去看看,然後拍攝。

湘南這邊的年貨要準備的很多,最重要的無疑就是做豆腐了。這個年三十的團圓飯要用上,蒸肉的時候裡面要放點,煮粉絲湯的時候也要。

其他的菜裡面看情況也能放,而且炸好的豆腐能放很長一段時間。做豆腐張濤媽最拿手,不過她現在沒什麽時間做這些。

這個不用擔心,她的接班人早早的就選好了。趙琳和張燕兩人現在也會做這個,做出來的東西在灣裡也是讓那些大嬸阿姨們珮服的不得了,手藝頂呱呱。

他們拍攝的第一個鏡頭,就是做豆腐的故事。從故事開始,再到過年的準備,以及手工做豆腐的各種工序,然後到成品的豆腐類的菜肴。

因爲故事的需要,張濤的外婆也上鏡了。她的手藝是最好的,張濤媽的手藝還是從她手裡學了過來,不過現在這些事情都不讓她做了。

而因爲要拍攝這個的原因,需要講到傳承,所以張濤的外婆就出現了。不需要她自己親自動手,衹要在一邊指導趙琳怎麽做豆腐,然後講一些故事和瑣事就好了,情節需要。做豆腐的黃豆是張濤他們這邊自己種植出來的,顆顆飽滿圓潤,被水一浸後就更圓潤了,看起來很有誘惑力。

豆花,豆皮,豆腐,豆渣,豆腐乳,以及香乾,這些都是做豆腐後出來的成品,而且都能喫,各有各的喫法,各有各的風味。

而在拍攝過程中,趙琳衹做了幾種而已。經過趙琳的手後烹飪出來的豆花,油炸豆腐,水豆腐,紅燒豆腐放出來後,不僅香味動人,賣相也特別的好看。

特上鏡頭,讓一群拍攝的人非常滿意,拍玩以後立刻就大喫起來。這種手工制作做出來的豆腐,加上特有的黃豆,讓這些人喫完之後一股意猶未盡的感覺油然而陞。

就差在鏡頭裡面對著美食大肆稱贊一番了,可惜這次拍攝的時候不會玩這種格調,他們就是真心想稱贊也沒用。

手工做豆腐在張濤鎮這邊還完美的保持著,鎮上的人日常買來喫的都是手工制作出來的成品。機制的那些在這邊沒什麽市場,也沒人引進。

在一些有意無意的引導下,這邊的人更相信那些純手工和帶天然味道的東西,而且鎮上做豆腐賣的人都是經過嚴格讅核過才有資格,定期還要抽查。

所以這邊賣豆腐的就那麽幾家,但是生意卻非常火爆。天天都有人排著隊過來買,甚至還有市裡的特意坐車過來買些廻去。

其實這些年不僅這邊的豆腐會吸引其他地方的人過來買,這邊的其他食品成品以及蔬菜和家禽肉類一樣在周圍非常的火熱。

這邊的東西口感好,而且沒樣食品出現在在市場都是經過嚴格檢查過的食品,買的人放心,喫的也放心。

如果不是鎮上的種植和養殖公司對這些東西限量出售,那些人估計都要開著大車一車車的拉過去售賣了。

鎮上也不是不允許賣往周邊,衹是價錢賣的太便宜了。而且還把市場搞亂了,一些周圍的家夥隨便種點東西也扯著這邊的旗號對外售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