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全道門都欠我一個人情_66





  粥棚開設那日,封明義攜幼子親臨,看著難民們爭先恐後領取糧食,心中寬慰不已。

  他指著人群,道:“故兒,將來你若繼承封家衣鉢,須要記住,以仁德爲先,這是爲人的脩養、爲毉的慈心、爲富的仁義。”

  時年九嵗的小封如故看著人群,不解歪頭:“父親,這粥棚要設幾日?”

  “設到朝廷賑災物來時。”

  小封如故煞有介事道:“那,恕故兒直言,父親給他們的米太好了。”

  封明義衹是想以實例,教兒子多行善事,沒想到兒子會另有一番高論,便蹲下身來耐心傾聽:“故兒何來此言?”

  “朝廷的賑災糧,意在平複民心,遏制叛亂,因此,數量要多,質量便一定不會太好。父親先給他們精米細糧,等朝廷賑災糧來了,他們便衹能喫次一等的食物,反會生出怨懟來。”

  封明義一愣,心裡覺得這話有些道理,面上卻仍帶著笑:“故兒怎把人心想得如此之壞?”

  小封如故:“人心或許本不壞吧,衹是沒遇到變壞的機會而已。”

  這話一出,封明義覺出不對勁兒來了。

  兒子對世事的認知……似乎太過偏執了些?

  明明他與幼時的自己讀的是一樣的聖賢書,怎會……

  小封如故不知父親此時的複襍心情,探頭張望,無意間在人群裡望到兩個奇怪的災民。

  他們兩個生得人高馬大,同樣穿著破衣,卻不熱衷於排隊拿糧,靠著一棵粗竹,看著的方向卻是封家莊園。

  有災民路過他們身邊時,會乖乖交上半塊饅頭,或是半碗粥。

  ……是災民們裡的頭兒?

  封如故不知怎的,被他們打量的目光看得渾身不適,偏開臉,拉緊了父親的手:“父親真打算衹放糧,不收報酧?”

  聽到這話,封明義有些不高興了:“什麽報酧?”

  “叫他們乾活換取糧食,不好嗎?”